无量寿经教读网

宋太祖赵匡胤如何对待当年拒绝他的人

发布时间:2022-10-30 10:18:05作者:无量寿经教读网
宋太祖赵匡胤如何对待当年拒绝他的人 五代时期天下动荡不已,生逢乱世的赵匡胤练就了一身好武艺,眼看着这世道纷争迭起,皇帝轮流做,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没几年。赵匡胤慢慢认识到,藩镇出身的各路诸侯纷争的背后靠的是实力,尤其是军事实力,在当时之世武力足可改天换地扭转乾坤。



话虽如此,可自己虽有一身武艺,自己虽是军人之家出身,如果就近在京城汴梁投军,靠一身武艺自立糊口自然不成问题。然而自己家庭并非达官显宦,在京城这个关系网密布的是非之地,靠的却不全是武艺,自己一个初出茅庐之小小军校要想打出一片天地来犹如登天一般。

于是,他心里有一个念头愈发强烈:外出闯荡,寻找一个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用武之地。

为了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他必须离开他那累遭战乱洗劫不算安居但还温暖的家,必须离开他的新婚妻子去外面的世界闯天下。后汉乾佑元年(公元948年),也就是刘承佑登基这一年,赵匡胤给父母和妻子留下一封信,悄悄离开了家向南方奔去。

不管处于什么目的,赵匡胤离家闯荡江湖也并不象他想象的那么简单。长这么大,赵匡胤还没有尝试过江湖的险恶和人情冷暖,他的思想还是非常单纯的。他觉得依靠父亲的名气,去南方投奔父亲以前的老战友,应该可以找一个落脚之地。



他从家里出来,身上没有带多少盘缠,一路上风餐露宿,吃尽了苦头。吃苦倒不算什么,最可恨的是那些人对他的冷眼和鄙视,让赵匡胤终身难忘。

这一天,赵匡胤继续南下,到达湖北的复州(今湖北省沔阳县西北),打听到这里的防御使是王彦超,是他父亲的老朋友。一路风餐露宿的赵匡胤舒了一口气,总算有希望了,如果伯父能念及同僚之情,给他个一官半职,暂时就不用太过落魄了。他来到王彦超府上,对守门的人说:“赵匡胤求见伯父。”

守门的人去禀报,王彦超听说赵匡胤来访,就皱起了眉,暗想:赵弘殷之子听说顽皮至极,而今离家,恐怕是在外面惹麻烦了,收留他肯定要受到连累。他便让下人拿几贯钱给赵匡胤,也不见他。赵匡胤感到心凉:这个昔日自称伯父的人,竟然一点都不顾及旧情。世态炎凉,不经历哪能体会得到啊!

看着王家下人拿给自己的那几贯钱,赵匡胤深感耻辱,他本想拒绝,但是自己已经身无分文了,好汉不吃眼前亏,这口气这次就咽下去了。离开王彦超府上,赵匡胤心中充满了怨恨,暗下决心将来一定要出人头地,混出个人样来让这势利眼好好看看。

话说赵匡胤拿着这几贯钱,心情非常不好。走过一个赌场时,赵匡胤心想,反正已经落魄至此了,不如进去碰碰运气吧。这次运气居然出奇地好,盘盘皆赢。他乐滋滋地把钱捋到自己面前,看也赢得差不多了,就准备撤离。谁知道那些人怒了:小子赢了钱就想走,想得美!一顿拳打脚踢,他们毕竟人多势众,赵匡胤纵使有再高的本领,也保不住赢来的钱,自己也被打了个半死。

不久赵匡胤又到了随州(今湖北随州)投奔父亲的另一个朋友,湖州刺史董宗本,总算暂时安定了下来。



话说时间过了十二三年,赵匡胤已不再是当年那个江湖小混混,而成了大宋朝的开国皇帝。此时的宋太祖赵匡胤已是真正的天子,本就性格仁厚的他,有着包容天下的心胸,能容人之不能容。

史载,太祖刚建立大宋后就召见王彦超。王彦超以在后周时任凤翔节度使兼中书令之职入宋。王彦超看到当年投奔自己的小混混而今坐在金銮殿上,吓得大气不敢出。

皇帝问他:“当年我投奔你,你为何不收留我?”王彦超平静了一下心绪,战战兢兢地回答:“为臣我当时那洼浅水,怎么能容下您这位真龙,假使陛下当年留在臣处,怎能有今日?

可见上天有意不让臣收留陛下,就是为了成全陛下今日的大业。”

如果是心胸狭窄之人,听得出王彦超的话中的逢迎成分,肯定会想方设法让他难堪、难受、甚至罢职。但是太祖听了王彦超这风趣的话,淡然一笑,不再追究。

作为第一次杯酒释兵权的后续步骤,开宝二年(969)十月,宋太祖下旨,命在后周时的凤翔节度使兼中书令王彦超、安远节度使兼中书令武行德、护国节度使郭从义、定国节度使白重赞、保大节度使杨廷璋等在开封候职的五位资深节度使,前来赴宴。



待酒足饭饱之后,宋太祖开口说:“各位都是国家的前辈老臣,劳苦功高,多年来担负着事务繁多之镇的重任。而今我朝优待老人,你们不必要再为那些繁琐之事劳累,就在京享福吧。”王彦超非常机灵,觉察到宋太祖话中有话,表态说:“我本来就没什么功劳,而今年老更是一无所用。希望陛下开恩,准臣告老还乡。此乃臣最大心愿。”

第二天,宋太祖便授武行德太子太傅,郭从义左金吾卫上将军,王彦超右金吾卫上将军,白重赞左牛千卫上将军,杨廷璋右牛千卫上将军。王彦超与其他几位节度使一起都受到了优待。

宋太祖不仅保证他们在开封城的地位、待遇不变,还不断地提升他们的官衔。各节度使都得以享荣华富贵而善终,他们对宋太祖既敬畏又感激。估计在这些人中,王彦超老先生的心情最为复杂。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译文

  • 音频

  • 视频

版权所有:无量寿经教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