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教读网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发布时间:2022-11-14 06:18:56作者:无量寿经教读网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文] 想求速成,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出典] 《论语》

  注:

  1、【原文】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解释】:欲:想要;速:快速;达:达到(目的)。

  3、【译文】

  子夏做了莒父的总管,问孔子怎样办理政事。孔子说:“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

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或者解释为:

  孔子的弟子子夏在鲁国做了官,有一天回来向孔子请教,孔子对他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意思是说,做事不要图快,不要只见眼前小利,如果只图快,结果反到达不到目的;只图小利,就办不成大事。说明做事不能只图快不求好,急于求成反而干不好事。

  4、子夏当了莒父的县长,向孔子请教怎样理政。孔子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路》)即要求人们处理政务不要图快,贪图眼前利益,图快反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贪图小利反而办不成大事。而应眼光放远,依次而进。另外,孔子还认为在处理政务时应当慎重,要深入实际,多听多见,了解实情,以免犯 错误。即所谓“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为政》)

  5、一味主观地求急图快,违背了客观规律,后果只能是欲速则不达。一个人只有摆脱了速成心理,一步步地积极努力,步步为营,才能达成自己的目的。

  有一个小孩,很喜欢研究生物,很想知道蛹是如何破茧成蝶的。有一次,他在草丛中看见一只蛹,便取了回家,日日观察。几天以后,蛹出现了一条裂痕,里面的蝴蝶开始挣扎,想抓破蛹壳飞出。艰辛的过程达数小时之久,蝴蝶在蛹里辛苦地挣扎。小孩看着有些不忍,想要帮帮它,便拿起剪刀将蛹剪开,蝴蝶破蛹而出。但他没想到,蝴蝶挣脱蛹以后,因为翅膀不够有力,根本飞不起来,不久,痛苦地死去。

  破茧成蝶的过程原本就非常痛苦、艰辛,但只有通过这一经历才能换来日后的翩翩起舞。外力的帮助反而让爱变成了害,违背了自然的过程,最终让蝴蝶悲惨地死去。将自然界中这一微小的现象放大至人生,意义深远。

  欲速则不达,急于求成会导致最终的失败。做人做事都应放远眼光,注重知识的积累,厚积薄发,自然会水到渠成,达成自己的目标。许多事业都必须有一个痛苦挣扎、奋斗的过程,而这也是将你锻炼得坚强,使你成长、使你有力的过程。

  急于求成、恨不能一日千里,往往事与愿违,大多数人知道这个道理,却总是与之相悖。历史上的很多名人是在犯 过此类错误之后才懂得成功的真谛。宋朝的朱熹是个绝顶聪明之人,他十五六岁就开始研究禅学,然而到了中年之时才感觉到,速成不是创作良方,经过一番苦功方有所成。他以十六字真言对“欲速则不达”作了一番精彩的诠释:“宁详毋略,宁近毋远,宁下毋高,宁拙毋巧。”

  6、“欲速则不达”的观点是对的,干什么事都要循序渐进,但是对于从政者来说尤其不能不顾客观条件的限制,盲目地强求速成的“政绩”。作为从政者,应该明白什么是小利什么是大事。能够把官员个人的荣辱当成小利,把老百姓的事当成大事的才是好官;相反,那就是坏官。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只有多化点功夫去把刀磨快,才能砍出更多的柴。许多人学习外语往往缺乏耐心,不愿意去循序渐进地苦练基本功,不去背记单词,也不去理解分析语法,一心只希望获得“快速掌握外语”的秘诀。于是一些奸商便利用了人们的这一投机心理,制造了许多“快速掌握外语”的秘诀。其实这些秘诀唯一能起作用的只是能为那些奸商赚钱,并不能有效帮助人们快速掌握外语。

  又比如,不管是孩子或学生,还是家长或父母,总希望他们的学习能很快进步、成绩能迅速提高,然而这是不现实的。所有的学习都必须循序渐进、逐渐提高。尤其是在上到高年级的时候发现学习成绩不理想的时候,一定要有耐心把以前学过的低年级的教材也重新学习一遍,才可能真正提高高年级的成绩。

  宋国有个人,见别人家的庄稼长得很好,总觉得自己家的庄稼长得太慢,很是着急。有一天他忽然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于是便将自己地里的禾苗一棵一棵全部拔高了一些。看着自己家的庄稼一下子比别人家的庄稼长高了,感到非常高兴。回到家里他得意地对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一个人让地里所有的庄稼都长高了一大截!”他的儿子听完他的详细介绍,立刻跑到地里去看,结果发现他们家的禾苗全都枯死了。这个拔苗助长的故事也充分地说明了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7、 中国文化给人的感觉一直是沉稳、含蓄,就如太极拳般心平气和、不急不躁。其实,自古以来,中国人都在劝诫戒骄戒躁。《论语》说,“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还有“小不忍,则乱大谋”、“三思而后行”,等等。如今,中国经济正在高速发展,物质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心态和处世态度本应该继承古人所倡导的沉稳,然而,不少人似乎少了耐心,多了急躁;少了冷静,多了盲目;少了脚踏实地,多了急于求成。莫非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高压力,必然会助长浮躁之风吗?

  从社会学理论上看,社会风气会影响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要打破某种社会风气,同样需要社会个体的点滴努力。

  浮躁是一种情绪,一种并不可取的生活态度。人浮躁了,会终日处在又忙又烦的应急状态中,脾气会暴躁,神经会紧绷,长久下来,会被生活的急流所挟裹。凡成事者,要心存高远,更要脚踏实地,这个道理并不难懂。

  国人心态浮躁的根本原因在于国人精神意识形态上出了问题,近十几年迅速拉大的贫富差别也是造成国人心态浮躁的原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发展是硬道理”的方针政策也是不错的,在全国人民逐渐富裕起来的同时,在“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政策引导下,尤其是在所有制体制不合理、不完善的情况下,一部分国人通过合法的或者不合法的手段真正的迅速富了起来,贫富差别急剧拉大,过去的平衡打破了,贫富之间的矛盾就产生了。虽然从经济学上讲,人均产值在超过一千美元的时候,贫富差别的出现是正常的现象,但在我们国家,由于较大部分富人的原始资本积累是通过不正常的渠道而形成的,他们的成功,大多数是由于体制的不完善而通过贪污,官倒、不法的投机而一夜暴富的,这就更加增加了人们的仇富心理。看到过去被打入底层的地主、富农分子的子孙现在又成了富甲一方的名人(说老实话,这部分人大多数是靠真正的能力富起来的,遗传素质不不能否认);看到过去的流氓地痞都成了气候;看到为数众多的贪官污吏过上了花天酒地的生活;看到那些没有道德,缺乏诚信之徒却活的扬眉吐气,好人没有好报的状况下,国人心理难以平衡了,浮躁的心理也就难免的产生了。

  国人缺少信念,贫富差别的拉大以及社会上很多不合理现象的出现,是国人产生浮躁心态的两大主要原因,媒体负面宣传的作用对国人产生浮躁心态的作用也是不能忽视的。影视作品里,我们看到的主人公大多数是在家住豪宅,出门坐宝马的成功人氏,却很少关注普通百姓的生活;在报纸刊物上,也是极力宣传捏造那些成功人氏的创业经历,把成功创业看作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情,好像我们的国家遍地是黄金,人人都能够成为富豪,而完全不顾大多数老百姓是永远成不了富豪这个事实;在新闻媒体的统计数字上,由于他们的极力扩大,更是让普通老百姓摸不着头脑了。什么国人人均存款超过几万,什么农民的年收入几千,什么大学生的平均年薪几万,博士生平均年薪十几万等等。更让人可笑的是,据统计数字表明,居然我们国家人均的性伙伴数字都是世界第一。媒体的这种对成功、对财富的扩大恶意宣传,致使那些本来安于现状的国民普遍产生了攀比心理。攀比的结果,使他们感到活的窝囊,活的苦恼,于是他们就一味在浮躁的心理下想挣扎,想奋斗。但奋斗的结果,又会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的成功呢?

  总之,在一个经济发展的社会转型期,人们产生浮躁心理是难免的,但是,目前国人普遍存在着浮躁心态是与我们的意识形态混乱以及体制上的不完善分不开的,财富与金钱过快、过多的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媒体不正确的引导分不开的。最近政府讲求建立和谐社会的初衷相信也在这里。但是,如果意识形态没有改变,体制上没有改变,想在断时间内的改变国人这种浮躁的心态估计也难。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译文

  • 音频

  • 视频

版权所有:无量寿经教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