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教读网

游九华记·(清)施闰章

发布时间:2023-01-13 09:18:45作者:无量寿经教读网
游九华记·(清)施闰章 昔刘梦得尝爱终南、太华、女几。

荆山,以为此外无奇秀,及见九华,始自悔其失言[1]。是说也,尝窃疑之。而李太白以山有莲花峰,改九子为九华[2]。予舟过江上,望数峰空翠可数[3],约略如八九仙人云。

  其山,外峻中夷[4]。由青阳西南行,则峰攒岫复[5],瑰奇百出;而入其中,则旷以隐[6]。由山麓褰裳[7],则寒泉数十百道,喷激沙石,碎玉哀弦;而入其中,则奥以静。盖岩壑盘旋,白云蓊郁[8],道士之所族处者[9],是为化城[10]。一峰屹然,四山云合,若群龙之攫明珠者[11],是为金地藏塔[12]。循檐送目,虚白之气[13],远接江海。而四方数千里来礼塔者,踵接角崩[14],叫号动山谷,若疾痛之呼父母,蹈汤火之求救援。道士争缘为市[15],几以山为垄断矣,宁复知有云壑乎[16]?

  于上择其可游者,曰东岩[17]。其上有堆云洞、师子石,僧屋数间,刻王文成手书[18]。文成聚徒讲学,游憩于斯,有《东岩燕坐诗》。今求其讲堂,无复知者。天柱峰最高[19],俯视化城为一盂。绝壁矗立,乳山无数,所谓“九十九峰”者。迷离莫辨,如海潮涌起,作层波巨浪。青则结绿[20],紫则珊瑚,夕阳倒蒸,意眩目夺。盖至此而九华之胜乃具。惜非闲人,不得坐卧十日,招太白、梦得辈于云雾间相共语耳。

  游以甲午岁十月[21],从之者查子素先,徐子道林。

  注释:

  [1]“昔刘梦得”四句:刘梦得,唐代诗人刘禹锡,字梦得。其《九华山歌引》说:“九华山在池州清阳县西南,九峰竞秀,神采奇异。昔予仰太华,以为此外无奇;爱女几、荆山,以为此外无秀。及今年见九华,始悼前言之容易也。”终南、太华、女几、荆山,均为名山。[2]“而李太白”二句:李太白,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其《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序》说:“青阳县南有九子山,山高数千丈,上有九峰如莲华。按图征名,无所依据。太史公南游,略而不书。事绝古老之口,复阙名贤之纪,虽灵仙往复,而赋咏罕闻。予乃削其旧号,加以九华之目。”[3]空翠:形容山峰高耸青翠。[4]夷:平。[5]岫(xiù):峰峦。[6]以:而。[7]褰(qiān)裳:撩起衣裳,涉水而行。[8]蓊(wěng)郁:浓密的样子。[9]道士:这里指僧徒。[10]化城:即化城寺。在九华山西南部。东晋隆安五年(401)创建。[11]攫(jué):抓取。[12]金地藏塔:在化城寺西。相传唐至德年间,新罗国王子金地藏航海来中国,至九华山聚徒讲学。坐化后,他的信徒修建了这座塔,以保存他的遗体。[13]虚白:形容一种澄澈明朗的境界。《庄子·人间世》:“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司马云:“室,比喻心,心能空虚,则纯白独生也。”[14]角崩:额角触地。[15]缘:化缘。[16]云壑:喻清高幽雅的情操。[17]东岩:在化城寺东,据说金地藏最先住在这里。[18]王文成:王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明代弘治进士,官于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卒谥文成。为明代的哲学家。[19]天柱峰:在九华山东部,为东部的第一高峰。[20]结绿:美玉名。[21]甲午岁:清顺治十一年(1654)。

  施闰章(1618—1683),字尚白,一字屺云,号愚山,又号蠖斋。矩斋,安徽宣城人。少孤,博览群籍。顺治六年(1649)进士,授刑部主事,擢山东学政,迁江西参议,分守湖西道。康熙十八年(1679)召试博学鸿儒,授翰林院侍讲,参与修撰《明史》,传侍读。闰章善诗,与宋琬齐名,人称“南施北宋”。王士禛很欣赏他的五言诗。又工古文,“为文意朴而气静”(《清史稿》本传)。著有《施愚山先生全集》,包括了《施愚山先生学余文集》、《学余诗集》、《蠖斋诗话》、《矩斋杂记》等。

  本文选自《施愚山先生学余文集》卷十四。九华山,在今安徽青阳县西南,原名九子山,因山有九峰,形似莲花,故李白改名为九华山,它与峨眉、五台、普陀合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记作于清顺治十一年(1654),时作者三十七岁。文章名为游记,但不是单纯游记,而是借此抒发了作者清高疾俗的情怀。在作者笔下,好好的一座九华山,变成了“四方数千里来礼塔者”“叫号动山谷”的嚣喧之地,也成了僧侣们垄断生财的地方,只有那东岩的幽雅,天柱峰的高峻,还保存着九华之胜。文章即景抒情,引发议论,构思颇具特色。对于今天如何保护风景名胜区的特色,也不无借鉴意义。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译文

  • 音频

  • 视频

版权所有:无量寿经教读网